18122393143
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
BIM设计是什么意思?导入BIM技术有哪些好处?_艾三维软件

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
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BIM资讯

BIM设计是什么意思?导入BIM技术有哪些好处?_艾三维软件

2019-04-02

今天咱们聊聊BIM设计是什么意思?导入BIM技术有哪些好处?设计在以往设计规划阶段与实际完成始终让人认为有所差异,主要在于设计时间采用的3D模拟方式,均通过传统3D绘图方式,对于工程施工精准度上并无太大的帮助,最多只能提供业主了解施工完成后的样式,可是这又往往跟业主说明,这仅是模拟阶段,后续实际完成可能仍有出入,毕竟模拟是不能随着施工阶段进行修正,且模拟图说是无法正式出施工图说来进行施工,这就是传统3D设计规划的障碍。

【一、设计时间】

在一开始的设计时间即协助导入,不仅可以让业主更精确掌握想要的规划方式,且不断的修改跟修正,都不影响最后整体图说,毕竟BIM图纸说明是一次修改,全面修正的效益,这对于设计者与业主都是最大的帮助,让设计者更快修正给业主,而业主也能通过BIM图纸说明更精确掌握自己的想法与需要.

BIM设计

【二、施工阶段】

在施工阶段过程,由于业主在施工过程中,需要确认各种材料型式样本后,才能进行铺设规划,通过【BIM模型规划】的调整,都能依据业主选定的样板需求去进行油漆配色,磁砖分割规划,再输出整体规划确认;另外再确认规划完成后,更能依据规划方式输出施工图说给予现场工程人员进行施工,这样的功效是在以往传统室内设计施工无法比拟的,因为修正施工图及现场施工都无法同步,造成施工与设计不同调,导致后续完成往往都是业主不想要的,但又已经施工完成了,若要修改更麻烦,不仅伤身又伤财,业主只能无奈接受,当然这问题并非为设计端的问题,通常就是业主与设计方变更太快太频繁,导致施工无法接收到最新的讯息,而产生的错误;当然我们通过BIM工程的运作,图说修正与云端整合,都能将这方面协调落差的问题解决至最低.

【三、后续维护阶段】

建筑物完成后,通常让人往往忽略尔后的维护,但建筑物的建材机电设备毕竟都有一的寿命阶段需要维护,或许有人常认为,这些不就都是在竣工蓝图中吗?很抱歉,很少人在工程完工后还会去翻工程蓝图,且蓝图的纪载也无法纪录过多的讯息;但是BIM的图纸说明确能将各式材料讯息建置于图面中,不管是建材规格,厂商,出厂时间均能记录下来,并输出一份材料履历数据作为竣工数据的文件,再者业主在往后进行室内装修局部修改时,若需要进行壁体凿壁装钉,及机电线路增加时,不用再进行蓝图翻阅查询,说不定还不到(竣工图不一定与现场完工是相同的),只要通过完成的BIM图说选择修改的区域查看即可看出璧体中是否有管线,来判断可否进行装修.

通过以上BIM的分析效益,是否您仍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设计管理呢?有人常跟我说传统设计施工管理方式不是也能完成工作吗!我这样回答他们”人类早期生火的时候也是能用钻木取火的方式来生火,那现在可以用打火机,打火石来生火,更快更方便,一样能生火,为何还要钻木取火呢”早期设计工程图说都是用人工绘制,修正及施工图输出普遍不方便;但也经过许久才进入CAD电子图说,让设计规划比较方便也能减少协调错误;而目前的BIM工程就是将CAD的部分更精进修正到设计沟通施工维护及成本考虑一体的阶段,相信未来【 BIM的趋势】绝对大有可为,更早导入绝对会让您有意想不到的效益。好了,关于BIM设计是什么意思?导入BIM技术有哪些好处?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,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到大家!

艾三维提供BIM软件出售 bim解决方案项目 BIM技术培训 bim二次开发 BIM技术应用,为工程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技术服务!

相关阅读
BIM技术在建造阶段应用

BIM技术在建造阶段应用

BIM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得项目管理有了质的突破,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、流程化、精细化将成为可能,并不断完善。根据行业内调查研究发现,使用BIM受益最大的是业主,BIM 贡献最大的是设计,BIM动力最大的反而是施工。施工企业使用BIM的动力这么大,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

一条公路?从无到有,需要做哪些工作?

一条公路?从无到有,需要做哪些工作?

我们从以下五大方面来看下公路的建成需要经历哪些过程。规划、勘察设计、施工、养护、管理。规划公路网规划是公路交通规划的组成部分;是公路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,它属于长远发展布局规划,是制订公路建设中长期规划、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;是确保公路建设合理布局,有秩序地协调发展,防止建...

  • 服务热线

    18122393143

  • 总部地址

   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515号东照大厦18层1806-1807

  • 邮箱

    junhecs@i3vsoft.com

  • QQ
  • 微博
  • 微信
广州君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