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违建者若以为悄悄在自家楼顶搭个棚子无人知晓,那就太“天真”了。4月24日,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获悉,“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筑智能监管平台”已正式启用,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和信息化查违。
“这个平台实现了案件渠道来源全覆盖。”武汉市城管执法委指挥中心人员介绍,包括市、区指挥中心受理的群众投诉、市长信箱、市长专线、市级督察发现案件、区级巡查排查发现案件等案件信息,纳入案件办理范围,做到案件查处“无遗漏”。
当收到一起投诉后,系统根据违建所属城区自动派发至相关区,区级平台审核员根据违建点位地址,将案件派发到所属街道进行调查。
街道的城管执法队员现场调查后,上传现场照片,进行地图定位。
通过遥感影像监测比对技术提取房屋变化情况
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点开“大数据分析”,全市违建案件查处总数就显示出来,有多少是新增违建,有多少是历史存量违建,一目了然。
工作人员点开地图上一个点位后说:“这是江岸区中山大道上的一处违建点位,上面显示违建面积和建设时间,我们点击可以看见拆前拆后的现场对比,目前该点位已经拆除。”
如何发现违建?
工作人员介绍了三项很厉害的技术。
她先点开2017年和2018年在同一地点拍摄的卫星地图,“这是遥感影像监测比对技术,利用遥感影像+AI识别技术,高质、快速地提取出不同时期影像的建筑物变化情况。红色就是新增的房屋,蓝色代表减少的房屋,执法人员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分析违建新增和减少情况。”
“现在我们可以运用有人机、无人机定期采集实景三维地图,对疑似违法建筑进行判读和现场锁定。”她说,遥感影像监测、比对和实景三维地图采集、比对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违法建设发现率。
现场,长江日报记者通过大屏幕,看到从天河机场出来后,机场二通道的沿途街景。工作人员介绍:“这是利用无人机、高清360度全景视频车拍摄的,可以快速对道路沿线建筑和拆除情况进行巡查、检查。”
利用倾斜摄影+ ContextCapture实景建模技术能有效减少人工干预,提升模型的生产效率,为真实效果和测绘级精度提供保证。ContextCapture建模过程——某园区案例,首先是数据准备,对某园区进行数据采集,测区内主要有建筑、 树木。测区采用无人机对实验区进行拍摄,拍摄高度为50m,对主体园区采用手动环...
物联网、大数据、5G、LOT等技术的发展,催生了许多新概念、新应用的出现。近年来,实景三维、数字孪生、智慧城市等概念,让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关于实景三维,我们不妨看看,今年8月份,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《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(2021版)》对于实景三维的概念解析